中國政府網 | | |
區級部門
區級部門
|
鄉鎮街道
鄉鎮街道
您當前位置: 首頁

一塊屏”玩轉“數字農(nong) 業(ye) ” 甘寧鎮同鑫現代農(nong) 業(ye) 產(chan) 業(ye) 園實現 從(cong) 智慧農(nong) 業(ye) 到數字農(nong) 業(ye) 的升級

日期:2025-03-25 來源:萬州時報
語音播報

軌道式栽培的番茄。

記者 應鳳林 實習(xi) 生 郭江美 文/圖

過去抬頭看天,如今低頭看屏,種好大棚,章強心裏有“數”。

章強是甘寧鎮同鑫現代農(nong) 業(ye) 產(chan) 業(ye) 園的一名工作人員,13個(ge) 蔬菜大棚,他一個(ge) 人管得井井有條,有啥秘訣?

“秘訣就在這裏。”章強打開手機上的APP,溫度、濕度等數據一目了然。隻需輕點屏幕,棚頂的“棉被”緩緩收起,陽光透過玻璃棚傾(qing) 灑而下,青青秧苗舒展枝葉。

“過去種地看天吃飯,現在種地看手機。”章強細數變化,“自從(cong) 用上智能設備,省勁多了。咱點點手機,各種設備就自動開啟,幾分鍾就能搞定。”

章強所在的同鑫現代農(nong) 業(ye) 園,是一家集種植、觀光、科普於(yu) 一體(ti) 的產(chan) 業(ye) 園,匯集了多項智慧農(nong) 業(ye) 種植模式——比如用紫色的光源模擬太陽光,補充植物生長光照,蔬菜就可少受或不受自然條件的製約,實現全年生產(chan) ;比如油麥菜、生菜、西蘭(lan) 花等蔬菜,就像人們(men) 住樓房一樣“住”進了階梯式、盆架式布置栽培的管道中,其生長所需要的養(yang) 分,經霧化器處理後均勻地噴至植物根係,這種氣霧栽培模式不僅(jin) 充分利用空間,也使得植物根係在水氣肥一體(ti) 化的環境中能夠快速生長……

園區將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(chuan) 統農(nong) 業(ye) 中,大量的傳(chuan) 感器分布在園內(nei) ,主要的農(nong) 業(ye) 生產(chan) 都可通過移動終端進行控製。

去年,同鑫農(nong) 業(ye) 新建成的5000多平方米數字番茄工廠,實現了從(cong) 智慧農(nong) 業(ye) 到數字農(nong) 業(ye) 的升級。

軌道式栽培模式的番茄苗被牽引在紅色的線繩上,在溫室裏顯得非常壯觀。這裏的番茄可實現9月定植,11月采摘,並一直持續采到次年6月中旬。“超長”的生長周期,也為(wei) 產(chan) 量奠定基礎——每年可結果40多輪,畝(mu) 產(chan) 可達到2萬(wan) 公斤,這一個(ge) 番茄數字工廠預計可年產(chan) 番茄100噸,實現產(chan) 值200萬(wan) 元。

“這是目前重慶智能化程度最高、技術最先進的數字溫室,是我們(men) 的‘試驗田’。”同鑫現代農(nong) 業(ye) 產(chan) 業(ye) 園副總經理胡鐵軍(jun) 自豪地說:“數字+農(nong) 業(ye) 能夠碰撞出大數據時代的新火花,尤其在節本增效方麵,是未來農(nong) 業(ye) 發展的方向。”

相比傳(chuan) 統種植方式,引進數字孿生技術,對番茄從(cong) 育苗到結果全周期實現數字化模擬,在這個(ge) 過程中積累大量數據。最終通過物聯網大數據,逐步建立更加精準的水肥平衡,病蟲害預警等生長需求模型。

“過去靠人力,現在靠算力。”說話間,章強演示起來,“一個(ge) 個(ge) 物聯網傳(chuan) 感器,緊盯作物生長情況,土壤pH值、墒情都顯示在屏上,苗子啥時候‘喝水’,手機說了算。”

“棚內(nei) 溫度超過30℃,就得放風降溫。”就算不在園區,看到提示信息後,用手機遠程遙控,智能放風機就“嗡嗡”開啟。

如今,同鑫現代農(nong) 業(ye) 產(chan) 業(ye) 園大棚全麵推廣自動溫控、臭氧消殺、水肥一體(ti) 機等智能設備,物聯網應用率達100%。接下來還準備用機器人來耕、種、收,真正從(cong) 會(hui) 種地到“慧”種地。


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麵